三旬九食

三旬九食拼音:sān xún jiǔ shí

三旬九食的故事

【三旬九食成语释义】形容家境贫困,衣着、饭食都极为艰难。

【三旬九食典故出处】东晋陶渊明《拟古》诗。

【三旬九食成语故事】陶渊明是我国东晋后期,最杰出的诗人。那时候,整个北 方中原陷入了 “五胡”的混战之中,司马睿在建康(今南京市)建立起来的 东晋政权,—开始战乱和政变就接连不停。陶渊明出生前,就有过王敦和苏 峻的叛乱;陶渊明二十多岁时,又有过执掌大权的司马道父子之间以及他们 父子与孝武帝之间的冲突;.三十三岁那年,镇北将军王恭叛乱。紧接着,荆 州刺史桓玄乘孙恩起义的机会直捣京都建康,废晋自立。后来,建武将军刘 裕在京口(今江苏镇江)起兵讨伐,并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,终于在420年代 晋称帝,建立了刘宋政权。这年,陶渊明已经五十六岁了。

出身低微、性情孤傲的陶渊明,不仅看不惯当时官场的尔虞我诈、钩心 斗角的腐朽习气,更极端憎恶东晋王朝统治集团既贪婪又虚伪的丑恶本性。 因而他在退隐田园后生活很艰苦,甚至到了 “饥来驱我去,不知竟何之”的 极其穷困的境地。虽然如此,但他仍然不奔走于权贵之门,不驰逐于那种虚 伪和狡诈的名利之场,表现了刚正不阿,不肯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节操。

在东晋王朝覆灭的当年(公兀420年),也就是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,陶 渊明在《拟古九首》一首诗中,托言东方有位能安贫守节的高士,表示与此 自励。这首诗共十六句,前六句是:

东方有一士,被服常不完。.

三旬九遇食,十年著一冠。

辛勤无此比,常有好容颜。

被服:指穿戴之物;完:整齐;三旬:一个月;著:戴;辛勤:指生活贫苦。

这六句诗的大意是:东方有一位德行高洁之士,他的穿戴虽然不甚整 齐,一个月也只能吃到九顿饭,一顶帽子也得戴上十年八载的。尽管生活贫 苦得无人与之相比,可是由于他不为利禄奔波、劳神,所以容颜丰润、精神 焕发。

后来,人们便把“三旬九遇食,十年著一冠”这两句诗,简化引申为 “三旬九食”这个成语。

三旬九食

支付宝转账赞助
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
微信转账赞助

微信扫一扫赞助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